《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第69章

在文件里,沈冲聘请张爱嘉为东方魅力电影公司台湾分公司的总经理,拥有每年投资5部预算在100万港币以下电影的权力。

(bsp;100万港币,相当于800万左右新台币,对台湾电影来说,这样的预算是非常充裕的。(注1)

文件中写明,沈冲不做任何限制,也不对盈利做硬性规定,她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投资任意电影题材。

张爱嘉对电影制作很有想法,一直有心对幕后发展,去年曾和叱咤香港电视圈的女强人周梁淑怡一起,投资办了一家电影公司,但随着佳艺电视台的倒闭,周梁淑怡黯然离开了电视圈,电影公司也无疾而终。(注2)

所以这份聘任书,对她的诱惑力,可想而知。

每年砸500万港币,开个公司让你玩,比送花送钻戒有创意有诚意吧……

而且根据合同,如果张爱嘉接受了聘任,将会非常的忙,在沈冲去内地的两个月里,她基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考虑结婚的事。

这也算是沈冲耍的一个小花招。

当然了,沈冲不是无脑砸钱博女人欢心的冤大头,他敢开这样的合同,主要还是因为张爱嘉本身的能力。

张爱嘉投资办过电影公司,有运营经验,而且对电影艺术很敏感,根据历史,她在主导新艺城台湾分公司的时候,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参与者和幕后推手之一,杨德昌,侯孝贤等人能崭露头角,她起了很大作用。

有经验,有能力,再加上雄厚的家庭背景和庞杂的人际关系网,她是开拓台湾电影市场的理想人选——不论嫁没嫁人。

每年500万港币的投资,对拥有三条吸金线的沈冲来说,完全亏的起,要是这500万能搅动一潭死水的台湾电影市场,或者发掘几个有才华的新人,就算赚到了。

张爱嘉从小雨那里拿到文件,考虑几天之后,在上面签了名,接受了这份工作。

她也没有让沈冲失望,两个月的时间,就把东方魅力电影公司台湾分公司的架经搭了起来,现在正在筹备拍摄第一部电影。

“沈老板。”和沈冲瞎侃了一会之后,张艾嘉坐直了身体,问道:“我选择投资的这部电影,你感觉怎么样?”

“别,叫我阿冲好了,你我之间,叫老板太生分了。”沈冲竖起手掌,做了个推脱的手势,说道:“说实话吧,你送到香港的剧本,我一直没看。”

“为什么不看?”

沈冲大义凛然的说道:“说好了台湾公司任你折腾,我不插手的。”

“没让你插手。”张爱嘉拿起一份文稿,丢了过来,说道:“我是让你看看剧本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这个……”沈冲把文稿放在面前,看着作者栏上的名字,说道:“我对剧本这种东西,没什么研究。”

“说这话,不觉得虚伪吗?”张爱嘉鄙视他,说道:“《疯劫》你不是改的挺好吗,这次来台北,嘴上说是来视察新公司的,一下飞机却带着两个剧本去了邱大哥那里,居然还说对剧本没研究。”

我是喜欢改剧本,可这是侯孝贤的剧本……

而且这部电影我没看过……

我怎么改?

“好吧,我研究研究。”沈冲一边腹诽,一边随手翻开剧本,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昨天去了邱总编那?”

“台北还有我不知道的事吗?”张爱嘉一笑,说道:“你就在这里看剧本吧,我去找莉莉,中午一起吃饭。”

“行。”

张爱嘉临出门前,又回头说了一句:“莉莉真漂亮,她也是你的红颜知己?”

“别胡说。”沈冲连连摆手,尴尬的说道;“她是我表妹,货真价实的表妹。”

张爱嘉见沈冲反应激烈,不由的一呆,她咬了咬嘴唇,语带醋意的嘲讽道:“沈老板,你真博爱呀。”

沈冲一愣,然后恍然想起,貌似在港台地区,表亲是可以结婚的?

“莉莉就和我亲妹妹一样。”他正色说道:“绝对没有坏心思。”

——————————

注1:1979年,港币兑新台币为1:7。8。

注2:比高电影公司,在历史上,张艾嘉是《疯劫》的投资人之一。

第二卷 第八章 看电影

沈冲来台北,主要目的,是找邱刚健。

一是为了《南海十三郎》的剧本,二是为了他自己写的剧本。

他开始筹备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了。

虽然参与了《疯劫》的制片工作,但独立执导一部电影,沈冲还是没底气,所以他准备先拍一部尽量简单的电影,练练手,然后再去搞大制作,完成系统给定的任务。

简单,自然要求人少,场景少。

符合这种条件的电影,沈冲其实看过不少,《十二怒汉》,《月球》,《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等等,都是很经典的小场面电影。

但是他不想去拍这些,因为这些电影的核心内容,都是西方的文化视角,而且不好改动。

《十二怒汉》即使想拍,也得先拿到翻拍许可,况且陪审团是典型的西方制度,对中国人来说,不管是传统还是现实,都是浮云。

《月球》,美国人看月亮,想到的是登月,是科技,中国人看到的,是嫦娥,是神话,所以即使要拍所谓的家庭感和孤独感,也应该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而不是复制人想回家的故事。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不提内容,只论设定,就不符合中国的人文背景,中国人送别的时候,会在家具都搬光的房间里侃大山?

要拍,就拍自己的故事,借用个创意就好,内容,还是要自己的好。

所以沈冲选了一个前世只听过,没看过的电影,作为自己第一部电影的创意来源。

这部电影就是《活埋》。

沈冲只听过简介,说一个在伊拉克的美国人被活埋了,身边只有一个打火机,一把小刀和一部手机,然后折腾了九十分钟的故事。

伊拉克什么的,沈冲完全不感兴趣。

他只觉得这个创意挺有意思的,一个人,一个场景,够简单,而且没看过,思维不会被束缚,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沈冲在黄山,等机缘足足等了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他一闲暇来,就琢磨这个剧本。

打火机和小刀没什么问题,而手机嘛……

手机可以通讯,是推动剧情的主要工具,屏幕可以照明,让观众看清演员的表演,要是没有手机,这个戏就完全进行不下去。

手机很重要,然而1979年,最古老的大哥大都还没诞生……

沈冲纠结了一番后,给主角安排了一部特制的,可以在黑暗中发光的固定电话机。

至于剧本内容,是一个骄横跋扈的有钱人,被活埋了敲诈,他用电话求助,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父母恨他不孝,老婆恨他出轨,朋友恨他无义,下属恨他吝啬等等。

沈冲是野路子出身,凭着一股热情,根据自己前世的一些经历和人生感悟,再结合想象,七拼八凑,最终捣鼓出来了一个剧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也算是他对前世30年生活的一个总结——把前世的种种,都活埋了。

剧本弄出来之后,沈冲心里挺虚的,所以拿给陈韵文和邱刚健这两位专家看,求点评,求修改。

下载

陈韵文去度假了,她什么反应,沈冲暂时不知道,不过邱刚健倒是对这剧本评价挺高的。

从邱刚健家里出来后,在张爱嘉的车上,沈冲问道:“你说我是不是很有上位者的气势?”

张爱嘉不解,瞥了他一眼,问道:“什么意思?”

“我觉得剧本写的不好,而邱总编却一直说好。”沈冲摸了摸脑袋,说道:“要不是我气势太盛,他为什么要奉承我?”

“自吹自擂!”张爱嘉大笑,说道:“邱大哥明明说你剧本有很多问题,你居然只听到了赞美,脸皮可太厚了。”

“有吗?”沈冲嘿嘿一笑,说道:“第一次写剧本,能有一两句好评,就很满足了,没想到邱总编给了那么高的评价,有点飘飘然。”

“你这剧本,虽然情节漏洞百出,不过设定挺有意思的。”张爱嘉在十字路口停下车,说道:“一个人,一台戏,我觉得不像电影剧本,更像是舞台剧剧本。”

“舞台剧?”沈冲问道:“你是说话剧?”

“差不多吧。”张爱嘉转头,说道:“你把剧本再给我一份,我拿去给一个搞舞台剧的朋友看看。”

“你真是台北八爪女,到处都有关系。”沈冲指了指前方,示意可以开车了,然后问道:“你朋友是谁?介绍给我认识认识。”

“什么八爪女?难听死了。”张爱嘉发动汽车,说道;“我这朋友是个大美人,不能让你看见,你把剧本给我就好。”

“不是每个美女,都值得我去追的。”沈冲一笑,也不再问,说道:“回头我复印一份给你。”

过了一会,沈冲又说道:“我对舞台剧也挺有兴趣的,台北哪里有演?”

“牯岭街那里有个小剧场,耕莘文教中心那边,也有个剧团。”张爱嘉说道;“不过都不是每天有戏上演的,等会我打电话问问,要是今晚有戏,就一起去看吧,我也好久没看舞台剧了。”

“有没有一个叫做兰陵剧坊的剧团?”

下载

“兰陵剧坊?没听过。”张爱嘉看了他一眼,问道:“你从哪听说这个名字的?”

沈冲打个哈哈,说道;“可能我搞错了,最近到处乱跑,记忆有些混乱。”

……

舞台剧是没看成,倒是看了一部电影——张爱嘉在韩国拍了很久的《山中传奇》。

胡金铨是六七十年代艺术成就最高的华人导演,《侠女》蜚声世界,口碑票房鼎盛,之后的《迎春阁之风波》和《忠烈图》都叫好又叫座,1978年,他被英国杂志《国际电影指南》评为世界五大导演之一。

此时的胡金铨,事业达到了顶峰,踌躇满志,一心想拍一部更好的武侠电影,他从胡树儒和罗开睦那里拉到投资后,跑去韩国,在济州岛呆了一年的时间,拍了《山中传奇》和《空山灵雨》两部电影。

沈冲对《山中传奇》非常好奇,因为据张爱嘉说,胡金铨非常讲究,在济州岛,为了等一个镜头,40多天什么事都不做,而就在这段空隙,她跑回香港,拍摄了《疯劫》……

《山中传奇》六月底在台湾上映,票房惨淡,此时早已下线。

不过这事不难,张爱嘉能弄到拷贝,而沈冲则充了一回土豪,包了一家小电影院,然后两个人就这么悠哉悠哉的看了一遍。

反正是包场,看完之后,两人也没急着走,就坐在那里闲聊——空荡荡的电影院里,只有两个人,这感觉还挺奇妙的。

“180多分钟,太长了。”沈冲看了看手表,说道:“难怪票房不好。”

“在台湾放映的时候,没有这么长的。”张爱嘉解释道:“我拿到的是原始拷贝,上映的时候,被片?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倒序 正序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