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 第17章

扭曲成任何样子,而一旦扭曲变硬,就很难复原,很多时候都无可奈何。当然,这些是您的专业范围,无须我这样的人现在多嘴多舌。

另外一点,我不得不认为那里面有暴力的影子。我一再从他些微的表情和动作中感觉出稍纵即逝的惊惧,那是对于长期被施以暴力的类似条件反射的反应。至于暴力是怎么一种程度,我不得而知。他也是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能巧妙地使其“惊惧”躲开我们的眼睛,然而有什么发生之时,那肌肉隐隐的痉挛是无法掩饰的。我的推测是:多多少少存在家庭暴力。同孩子们日常接触起来,这点大致看得出。

农村家庭充满着暴力。父母差不多都是农民,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起早贪晚干活干得筋疲力尽,再说总要有酒入肚,难免发脾气。发脾气时总是动手快于动口。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从孩子的角度看来,多少挨点打也不会在意,这种情况下就不至于留下心灵创伤。可是中田君的父亲是大学老师。他母亲——至少从来信上看——也像是有高度教养的人,即所谓城市精英之家。而那里若发生暴力,便应该是与乡下孩子在家中所受日常性暴力不同的、因素更为复杂且更为内向的暴力,是孩子只能一个人藏在心里的那类暴力。

所以,即使是无意识的,我那时也不该在山上对他使用暴力。对此我非常遗憾,深感懊悔。那是我最做不得的事,因为他离开父母被半强制性地集体疏散到新环境,正准备以此为转机向我多少敞开心扉。

也许他当时心中尚有的余地因我使用暴力而受到了致命的损毁。如果可能,我想慢慢花时间设法弥补自己的过失,然而由于后来的情况未能得以实现。中田君没有苏醒过来,被直接送去东京的医院,那以来再不曾同他见面。这成为一种悔恨留在我的心间。我仍清晰记得他被打时的表情,可以将他深深的惊惧和失望历历重现于眼前。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最后请允许我再写一点。我丈夫于战争即将结束时在菲律宾战死了。说实话,我未受到太大的精神打击。当时我感觉到的仅仅、仅仅是深切的无奈,不是绝望不是愤怒。我一滴眼泪也没流。这是因为,这样的结果——丈夫将在某个战场上丢掉年轻生命的结果——我早已预想到了。在那之前一年我梦见同丈夫剧烈性交,意外来了月经,上山,慌乱之中打了中田君,孩子们陷入莫名其妙的昏睡——事情从那时开始就已被决定下来了,我已提前作为事实加以接受了。得知丈夫的死讯,不过是确认事实罢了。我灵魂的一部分依然留在那座山林之中,因为那是超越我人生所有行为的东西。

最后,祝先生的研究取得更大进展。请多珍重。

谨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海边的卡夫卡 倒序 正序

《海边的卡夫卡》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