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c作:按键盘上方向键←或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enter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可回到本页顶部!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收藏到我的浏览器”功能和”加入书签”功能!强于普通人家的条件,自然从巾争得一席之地,大获其利:少御使却有些犹豫,提醒道:“部堂,发展辽东经济,固然是好事。不过,诸如军马一类,乃是重要物资,朝廷在辽东地区建有几处马市,就是专门买卖军马的,若依部堂所言,这军马等物也在交易之列,岂不是……”
他还没有说完,夏浔便笑道:“少御使,你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岂不知朝廷马政早已改革了么”
夏浔道:“我大明马政,举步维坚,盖因关内没有养马之地,是以练骑兵、养军马,负担沉重,当今皇上登基的时候,全国在册军马才两万四千匹不到,这能成吗为了多蓄军马,皇上正打算在陕西、甘肃、辽东等地建几处苑马寺,牧养军马呢。
为了促使民间养马,皇上还废除了洪武年间不许民间蓄养马匹的禁令,不但允许自由蓄养,而且允许自由买卖,这是永乐元年七月就下的旨意,怎么你还不知道么”
夏浔所言属实,永乐登基后,发现建文帝留下的这乱摊子里,军马少的可怜,他是在北方与蒙古人打过多年仗的,深知一旦军马供应不少,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就将全面处于被动防御状态,所以想了很多办法来增加战马数量,允许民间自由养马和交易,就是其中一条政策。朱棣也是知道“人为自己的好处干活时效率最高……”这个道理的:少御使对此确实不太了解,闻言不禁有些赧然,夏浔道:“所以,如果我们有办法扩大军马的买入,皇上知道了,恐怕就要笑不拢嘴了,还会不同意么”说完,他望向玛固尔浑,微笑道:“如何,你可同意么”
“同意!完全同意!”玛固尔浑生怕夏浔改了主意似的,立即说道。
开玩笑!这是与他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还能不同意若再拿腔作势一番,叫开原其他大族知道了这消息,还不打破头地跑去总督大人府上争这个买卖
了了站在一旁,乌溜溜的眼珠一转,狐疑地道:“好象这总督大人不是在敲我伯父竹杠呀,看伯父他眉开眼笑的样子……”
夏浔这个主意,对玛固尔浑来说,的确是一个发财的好门路。其实以前也未必就没人想过这个办法,问题是,没有人办得到,这其中需要庞大的资金和人脉,需要政策的强大支持,换一个人来主持其事,根本无法完成整个运作过程。
这就像一些地方,本来贫穷落后,经过成功的招商引资之后,当地经济环境便大为改善,为什么没有招商引资之前就做不到经济活跃不是没有人想到如何去发财致富,而是因为他们要么没有政策,要么有了政策没有启动资金,要么有资金没有能力打通方方面面的关系,而这些对夏浔来说,全都不是问题:以他的身份地位,无需先期投入……一句承诺,就足以得到辽东诸族部落头人的信任;以他的权力,足以协调好涉及区域的卫所将领们的利益分配;以他所直接掌握的走私船只,再加上间接控制的正在山东登州湾蓬勃发展起来的海运力量,足以完成整个问题的最关键一步,物资化成财物的最关键一步:把东西运出去!
夏浔的一席话,打消了众人的顾虑,酒席宴上,谈笑之间,他们便商定了这个合作经营计划!就像一九七八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十八户农民摁下血手印,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从而揭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一样,辽东经济面貌的改变,就从这一意开始了……
黄昏,一个个蒙古包外开始冒起了炊烟,远远近近的牧人们,开始驱赶着牛群、羊群回到部落,把它们赶进圈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部落,一些人家甚至养了猪和j。
照看猪和j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或者捉来的奴隶,奴隶有男有女,男人主要是些半大孩子:那些刚被捉来不久的奴隶,足踝上会拴了牛筋的绳子,就拴在毡帐旁边,年轻的女奴白天要干活,晚上有时还会被主人拖进帐去发泄y欲:毡包很多,两万多人的大部落,气帐如同,片雨后的蘑菇,连绵起伏,相连数里~这么热闹的部落很罕见,因为他们主要的生存手段是放牧,族人繁衍多了,就不得不分家,聚居在一起,附近的草场是喂养不了那么多牛羊的。
不过这个部落因为接近辽东,显然已经接受了不少汉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但养猪养j,部落附近甚至还开辟了一些菜地和农田,这应该是被抓来的汉人奴隶教给他们的方法。
只不过他们的种植模式比较粗放,不知道是环境原因还是农耕不是他们的主要生产方式,所以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不过由于他们的养着大批牛羊,牛羊粪便都是上好的肥料,所以那庄稼和蔬菜生长的都非常好。
有些人家已经做了饭,忙碌一天的男人回到家,舒坦地席地而坐,一边吃着鲜嫩的手扒羊r,一边喝着浓烈的马奶酒,倒也惬意非凡,这个时候,正是一个部落的人精神最放松、最松懈的时候。
“轰隆隆隆……”
远处,蹄声如雷,一开始这骤急的马蹄声被部落里刚刚驱赶回来正要关进圈去的马群、牛群、羊群的脚步声和喊听声掩盖住了,但是蹄声越来越近,地皮开始发颤,一些人开始发现不对劲了。
“怎么回事儿怎么好象有大批马群接近”
一个穿着右衽、钦襟、高领、长袖、镶边,下摆不开叉的肥大蒙古皮袍,脚蹬马靴的汉子蹙起眉头,他一把推开面前一个正侍候他吃饭的女人,抓起腰刀便走出帐去:那个侍候他吃饭的女人穿着蒙古式长袍,外面套一件无领无袖,前面无衽,后身较长的坎肩,发戴也是蒙古式的,不过看脸蛋儿非常漂亮。这是一个汉人女子,是一个因为贪污被全家流放辽东的犯官的女儿,因为生得十分俏丽,被他掳回来后甚得他的宠爱,所以平素不用从事太繁重的劳动,只随主妇做些挤马奶、烹煮食物等比较轻松的活儿:那汉子在毡帐门口站定,手搭凉蓬向远处望去,一眼看清眼前的情形,不由惊愕地张大了嘴巴……
大片的铁骑如层浪涌进,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些人穿着统一的服饰,旌旗如云,红色的战袄随着奔跃的马匹一起一落,仿佛一片火山里喷涌出乘的炽热的岩流,他们居然是明人!
“怎么回事儿部落派在外围的警哨呢怎么会没有消息送回来”
他已经没有时间去想明白了,铁骑到了部落前方,就像遇到了巨石的洪水,立即分成两道支流,继续向前蔓延开去,对整个部落数以千计的毡帐实行包抄战术。
部落中,到处都是刚赶回来的牛羊马匹,这些牲口挤塞了原本极宽敞的空隙,闻警跑出帐子的男人们匆忙地披挂着,抓起了刀枪弓箭,跨上来不及配鞍的战马,却被牲口挡住了道路,根本冲不出去,更别提聚在一块儿,形成合力了。
“呜呜呜……”
号角声起,也不知道是他们的人吹响了号角,还是明军吹响了号角,奔驰中的明军已经开始s箭了,驰马s箭,只有骑术最好的人才能保证准头,不过这时他们无需在乎准头,箭雨瓢泼一般,几处刚刚勉强形成合力的约数百人的战士队伍也被打散了。
继之以弓箭,沉重而锋利的投枪掷过来了,形成合围的明军一旦稳住了冲锋的势头,武器的准头儿便大大增加,那些锋利的投枪可以贯穿重甲,把骑士和马匹串在一起,杀伤力极其惊人。仓促迎敌的部落勇士们立即以弓箭还以颜色,可是紧接着明军中就响起了霹雳般的爆炸声,呛人的火药味儿飘散开来,弹丸铁砂四处飞溅,碗口镜的怒吼声巾,一座大型的毡帐被一炮轰成了破烂。
火铳打在人身上,轻易就穿透了皮甲,碗口铳换了散弹丸一打一大片,不管人畜,挨着就是一身的血d,密如蜂巢,剧烈的爆炸声更是惊得牛群羊群四处乱窜,冲撞得鞑靼勇士胯下的坐骑仿佛风浪中的一的连连点头,夏浔也不知道这段典故,所以楚兵备讲古时,他并没有c嘴,也在一旁仔细听着,不过等楚兵备说完了,夏浔却笑了,他放慢了马速,对楚兵备道:“哈哈,楚大人,我可不是女真族人,不可能用这个法子成为他们的都勃烈极的,不过要说是争取民心、树立权威和人望,却也不错:”
夏浔望了眼一望无垠的荒野以及连绵起伏的兹山,喟然道:“辽东之难,不在于没有人,而在于留不住人,留不住什么人呐女真也好、蒙古也罢,他们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会有什么异样的想法,难以留住的是咱们汉人。
中原自有繁华富庶之地,谁愿意到这儿来这儿一向是被当作犯人流放之地的,人口少导致此地贫穷落后,汉人少,导致我们大明在辽东始终无法真正扎下根来,无法对辽东诸族形成有效益的控制。这种局面,只靠朝廷强迫移民实边是不成的,君不见汉武帝实边移民惨淡收场吗
连屯田的官兵都要想尽办法全家逃走,宁可回中原去要饭,也不愿在辽东定居,难道移民们就不会想办法再离开吗要让咱们的人愿意来……就得让这里富起来,让这里充满发财的机会!所以,朝廷在其中只应当扮演一个“推手”的角色,一旦有利可图,自有人趋之若鹜地赶来。
你们看,朝廷海运不久,荒凉的金州就被百姓们自发地建造成了一片繁华之地,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如果我们多制造一些类似的地方,就会带来繁荣、带来人口,地方富裕了,人口增加了,就会带动百行百业的兴起,这盘棋中,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让这片看似贫瘩的领土,有利可图!”
“这儿发财的机会多了,辽东的汉人就肯安心地定居于此,而不是挖门盗d地想要迁回关内去,一些在关内混得不如意的百姓就会想着闯关东,抓住这个发财的机会。这样,咱们就扎下根来了,接着,对这些归附的部族该怎么办呢
古人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怎么办你一直戒备着、提防着、和他们保持着距离,他当然永远不可能和你一条心,一旦有机会,他就会成为你的敌人!
据我查阅朝廷典籍所知,金宣宗时,近两百万女真人内迁中原,遍布北平、山东、河南、山西诸省,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是女真人最集巾的聚居区,而今这些女真人在哪里他们迁居中原后,与汉族错居杂处,习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着籍汉地,金国灭亡之后,他们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汉人。
如今这些地方,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其实很多人原本就是女真人,贫民百姓、小姓小族的没有个族谱,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祖上实际是女真人了,这就是同化!如果我汉人肯来辽东、愿意在辽东,通过与他们杂居相处,于百业诸行当中互相接触,一二百年之后,谁是汉人、谁是女真人、谁又是蒙古人呢”
夏浔笑了笑,说道:“本督的良苦用心,你们明白了么”
夏浔这番说教,其实包含了许多学科的知识,这几个熟读四书五经的官员虽然学识渊博,却从来不曾从这些角度去思考过这些问题,现在经夏浔由浅入深地这么一说,几个人越是品味越觉得深不可测,不由得对夏浔肃然起敬:“难怪人家年纪经轻,就能因功受封公爵,屡承皇帝重任,果然非常人也!”
他们对那些对本民族有着潜在威胁的种族,直接的反应便是压制、隔离、制衡、戒备,却从未想过由利而文,全面的同化。而他们的办法,历史已经证明是破产了的:
汉唐是这么干的,最终破产了。辽国对女真也是这么干的,从辽国萧绰太后的时候起,就蓄意利用入贡海东青、北珠等手段,挑唆女真诸部为了抢夺入贡资源自相残杀;本来历史上的明朝还是这么干的,分封、挑唆、制衡、打压……
结果如何呢女真人不是白痴,他们岂能不明白你的用意,只是强权之下,他们不能不服从这样的命运。可越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他们就越坚强,在残酷的战争磨砺巾武力越强大当他们足够强大的时候积累的仇恨就爆发出来……”吞噬掉那个自鸣得意的统治者
辽亡于此,金亡于此,蒙亡于此,明也亡于此。夏浔憎恨后金攻入中原后对普通百姓的疯狂杀戮,憎恶他们落后的文化拖累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但是对于女真人的,对于努尔哈赤的“七大恨”,难道明帝国就没有一点自己民族政策上的错误李自成丢了驿卒的饭碗,跑去便造得天经地义,别人又如何
金反辽,蒙古反金,明反蒙古,后金反明,哪一次是突然冒出一个……先天圣人,大吼一声“我们要民族崛起!”,于是日子过得好好的升斗小民们就抄起刀枪跟着他的从一开始的歧视、压迫,再到一直以来的排挤、制衡,挑唆内部矛盾,这个爆发的诱因早就埋下了。
所以夏浔想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消灭外部潜在敌人的方法:同化他们。如果夏浔选择武力打击,或许千百年后,他也是彪炳史册、封狼居胥的英雄人物被人们屡屡称道而他现在所采用的这个方法,看似没有刀光剑影,可是这条路却更难走,而且很难留下他的身后之名:
这种润物无声的手段其效果要很久以后才能显现出来,那时谁还会记得他呢。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乘凉者只知树荫在,谁知栽树人
鼓再轰鸣,蹄声急骤。利箭穿云,人如潮涌。
屯兵一处的明军铁骑与游牧铁骑互不相让地正面冲锋、厮杀着,在纯粹的骑s上面,游牧民族是有着先天优势的,可是这场完全的骑兵对战,明军却打得有声有色,丝毫不落下风,由此可见明初时候明军的战斗力之强,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正面决战冲锋之前神机营的功劳:
神机营的火炮和火铳,不但狠狠打击了鞑靼骑兵的气焰,而且严重破坏了鞑靼骑兵的冲锋队形:鞑靼军队通常以轻骑或重骑极速冲出,以长矛和利箭开路,用快马冲锋,强行突破敌军阵形,在冷兵器时代,阵形的稳定不仅起着稳定军心的作用,而且与主帅的指挥调动有着莫大的关系,阵形一乱,对方海啸一般的就要开始了。
然而明军的火炮威力惊人,一炮出去,成百上千的弹丸四处溅s,杀伤力惊人,而且s程又远,每一炮都相当于一大群远程弓手的群s,火铳也抓紧时机,利用火炮发s的间隙,做密集s集,如此强大的火力,彻底瓦解了鞑靼军队的骑s优势。
敌我双方的人马如潮水般一层叠着一层,呼啸着扑上去,绞杀成一团,血r横飞,马蹄践踏。每一个人都做着相同的动作,提马,前冲、挥刀、劈砍,兵刃交击,杀声盈耳,不断有人跌落马下,却根本无人顾及,只有没有休止的杀戮。
极远处,明军步兵、车兵正掩护着被他们裹挟在巾间的一万多俘虏和十余万头牲畜,沿着辽河向开原方向急急前进,撤退的地形对他们非常有利,依托宽阔的辽河,他们只需护住三侧,侧重于左翼和后方,就足以保证整个队伍不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击。
在他们后方,负责掩护的骑兵且战且退,浴血中的战士不断有人倒下,撤退的队形似乎有些松散了,可是当他们撤退到河流与一片矮山形成的浅谷地带时,突然一声炮响加入了战团,又一支骑兵从矮山背后绕了出来,斜刺里杀向起朝军队的左翼。
这支骑兵只有三千多人,可是他们骑s俱精,个个骁勇,尤其是在同样精疲力竭的鞑靼军队正以为可以突破明军防线,让明军全面溃败的关键时杀出,对鞑靼骑兵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鞑靼骑兵的攻势顿时缓慢下来,追击阵形也为之大乱。
斜刺里杀出的这支人马就是三万卫的骑兵,该部将士以女真人为主,他们与鞑靼人一交手,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个个亡命般扑进敌阵,鞑靼兵马的士气顿时降到了极点,阵型松动,进退维谷,指挥混乱,不断有人倒下,鲜血飞溅,尸横遍野:
突然,鞑靼旗手也被s倒了,周围的士兵都在与扑到面前的三万卫将士搏杀着,根本无暇下马去竖起大旗,远方的士兵不知道是不是主帅已然战死,一时间全都乱了,缓慢推进的阵形变成了散乱的各自为战的后退。
这支闻讯赶来追击的鞑靼军队的将领是鞑靼上万户府的斡赤斤土哈,他骑在马上,冷眼看着自己的人马从进攻渐渐变成溃败,脸色阳沉的可怕,在他的辖区,整整一个部落,一个两万多人的大部落被整个儿的端了,太师能饶得了他么
斡赤斤土哈越想心里越寒,可是以他丰富的战阵经验,他非常清楚,一旦真正的溃败形成,没有人能在战场上立时整顿队伍,扭转颓势。除非他手中还有一支没有投入战斗的生力军,或者适时击倒敌军的帅旗,又或者他有一个天雷般的大喉咙,吼出的声音能让方圆数里战场上的士兵们都听见。
可这一切,他都办不到,所以他只能眼看着兵败如山倒,没人扶得起一座山。
“达鲁花赤,达鲁花赤大人!”
一个浑身浴血的将领盔歪甲斜地策马驰到他的面前,这人想不甲斜都不成,他身上的皮甲被人一刀钦斜刺里劈开了,里边的衣衫也被割开,侥幸没有伤及身体,他身上的鲜血大部分都是别人浅到他身上的了
“达鲁花赤大人!”
那人唤着斡赤斤土哈的官名,急匆匆道:“我军败势已现,如果明军再杀出一路伏兵的话,咱们的损失就太大了,眼下距大明卫所越来越近,明军很可能还有接应的伏兵,大人,还是下令收兵吧!”
翰赤斤土哈眸子里y沉沉的火花一闪,冷冷地发话了:“猛哥贴木儿,你竟敢在本官眼皮子底下,故意纵放明军!”
第572章 议变
蒙哥贴木儿先是一怔,随即便明白了斡赤斤土哈的险恶用心,不禁勃然大怒道:“达鲁花赤此言何言贴木儿临战奋勇争先,一身浴血,何谈故意纵放明军”
斡赤斤土哈指着他的鼻子咆哮道:“本官一直怀疑,你的部落位处乌古部落之东,为何明军自东而来,却不袭击你的部落数万明军越境而入,声势浩荡,你们的部落四处游牧,眼线众多,竟然毫无察觉若非你部在乌古部之东,为其屏翼,且无警讯传来,乌古部又怎会猝不及防,一败涂地”
蒙哥贴木儿怒不可遏,气得浑身哆嗦:‘达鲁花赤,你这是血口喷人,我的族人冲在最前面,死伤最惨重,却被你说是故意纵放明军。乌古部在你的治下被人家连窝端了,你想矫过饰非,诿罪于他人吗”
斡赤斤土哈旁边一个谋士般的人物赶紧出言劝和:‘明人这一次有备而来,显然是为了报复乌古部落劫掠三万卫,与你并不相干,你族将士奋勇厮杀,不落人后,达鲁花赤也看在眼里,只是眼见功亏一篓,让那明军从容返回辽东,心有不甘,一时气愤,口不择言而已,两位大人就不要争吵了,咱们还是收拢将士们,再图后计吧”
这人是斡赤斤土哈的堂兄马哈尔特,身休比较单薄,不以武力见长,却颇有智计,平素为斡赤斤土哈出谋画策,甚得他的信任,马哈尔特出面这一斡旋,斡赤斤土哈便愤愤地道:‘鸣金收兵!再商对策,明人这个仇,我是一定要报的”
蒙哥贴木儿也不说话,只是僵硬地一抱拳,拨马驰向前去,自去收拢他的残部了。
斡赤斤土哈不满地横了他堂兄一眼道:‘马哈尔特,你怎么替他说话”
马哈尔特无奈地叹了口气道:“土哈你想对贴木儿怎么样呢,指摘他与明人私相勾结,坑害乌古部落临阵故意纵放明人逃走”
斡赤斤土哈愤怒地向空一挥鞭子,低喝道:‘若不找只替罪羊,阿鲁台太师闻讯之后岂能饶过子我”
马哈尔特拨马靠近了些,低声道:“土哈我不是阻挡你用这蒙哥贴木儿做替罪羊,只是你的性子也太急了,这里是战场,他的族人就在前面,你迫不及待地向他推诿责任,你就不怕狗急了跳墙土哈,做事不能总是直来直往啊。”
马哈尔特y恻恻地笑笑,说道:‘这件事的关键,在于上面的人信不信,在于大汗和太师信不信只要他们信了,蒙哥贴木儿不肯承认又能怎么样。你想他自己承认,那不是异想天开吗我的兄弟,先稳住了他再从乌古部伤残未死的牧民中找几个来做人证,直接送到阿鲁台太师大人面?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