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则是不懂事,重则那是没将国家放在心上,只顾着自己。
八爷又连忙陪着笑脸说,“也是我看管不严,之前已经严令下去,不准户部再往外借银子,没想到有个别人考虑到老九跟我的关系,就忽视了这条命令。”
凯音布面色缓和起来,八皇子口中的意思他如何能不知?只是他都快要到致仕的年纪,万岁爷将八爷调到户部来,原就是有想要接替他的意思,他顺水推舟将所有的事都交给了八皇子,平日里基本上都不去户部了。
可没想到不过才一个多月没去,户部就传来声音说八爷监守自盗,不准旁人借银子,反而将户部一半的银子借给了与他亲近的九阿哥。
凯音布一听到消息后就连忙赶过来,户部虽然说是交给了八皇子,可名义上他才是户部尚书。
凭借着万岁爷那护崽的性子,很难说到时候户部出了问题,这锅会不会丢给他来背。
真正没有退下之前,凯音布不可能真的什么都不管。
出府之后,原本想直接找九阿哥将银子要回来,后来得知九阿哥在八皇子府上。
凯音布连户部都没来得及去,就连忙赶到八皇子府里来,也幸好将九阿哥堵在了八皇子府中。
一听八皇子干脆利落的让九阿哥还钱,凯音布先松了一口气,随后也察觉到这件事中的诡异之处,不过他没有深究,不外乎是几个皇子之间的较量。
他都快要退了,没必要掺合进这些事情中。
站队这种事,他连沾都不敢沾。
至于子孙,凯音布倒是两个做官的儿子,不过都在外地就任,等回京的时候大概京中情况都已经明朗起来,到时候也没人会盯着要他家站队。
九阿哥同意还钱,并立下了誓言,凯音布才离开。
等人不见了身影后,九阿哥顿时抹了抹额头上的汗。
“这老头可真厉害,不见银子不罢休。”
八爷转身往屋里走,“这事情他也担着责任呢,怎么可能就凭我一句话就放心的离开。”说着坐下后,就催促老九,“回去后赶紧将公司的银子抽出来还回去,至于公司各家投的比例再重新核算。”
九阿哥满口答应,现在解决了一些心事,他也不急着离开了。
“放心,我不会让老四得逞的,剩下都是干干净净的银子,不相信老四还能拒绝我。”
八爷叫来了人换了一壶新茶过来,抬眼看他道:“你知道就好。”
九阿哥又凑到八爷身边坐下,“对了八哥,汗阿玛叫你接管户部,莫非这一次真的要清缴户部欠银?”他开府开的晚,像上面的几个哥哥多多少少都从户部借银子了。
比如他五哥,开府时没有个经验,大手笔花银子,刚开始那几年一下子撑不住了,可是从户部借了好几万两,后来太后得知了,心疼他五哥,能填补了他一些银子。这几年五哥也逐渐挺过来了,去年从宫中传出要缴清欠银的消息传出来后,就立马将户部的欠银现还了。
总不能汗阿玛前脚要追缴欠银,他们这些皇子阿哥在后面拖后腿吧。
年前年后,已经开了府的皇子,就算是借是凑,都咬着牙将户部欠的银子给清了。
至于九阿哥为何突然前面起念头欠银子,他这不是想着八哥在户部吗?何况他也没准备借太久,等两个月东洋贸易赚了银子立马户部还上。
只是没想到老四那么鸡贼,竟然给他设陷阱,直接让他掉到阴沟里,这事要是被汗阿玛知道,还不知道会不会把他叫过去痛骂一顿。
一想到这一点,九阿哥顿时冒了一身冷汗,他在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户部现在就是一个地雷,谁踩谁倒霉。
有丫鬟中送上来一壶刚泡的茶,八爷端起茶壶烫了烫两个杯子,然后给自己和老九各倒了一杯茶。
八爷比较文雅,喜欢泡功夫茶。
那种功夫茶是近两年在京城各大茶馆流行起来的,看起来非常文雅,泡茶时能够宁心静神,一个人需要想事情的时候,八爷会自己给自己泡茶。
不过今天老九在,他也没有心思对着他文雅,就让下面的人泡好茶之后端了上来。
茶杯是陶瓷白瓷上釉茶杯,做的很小,杯口也就比铜钱大一圈,跟酒杯差不多大小。
茶壶是小陶,比巴掌大不了多少,总的来说泡功夫茶的茶具都非常小巧玲珑。
一经传播就受到京城文人的喜爱,并很快传到江南去。
九阿哥端起茶杯品了一口,笑嘻嘻的说,“八哥,我新得了一个紫砂壶,要不要给你送来。”
八爷没有推却他的好意,然后又继续刚才的话题,“之前汗阿玛将我叫过去,说了一番语焉不详的话,我也不明白汗阿玛到底是什么意思,要不你给我参考参考。”到底是让他追查到底,还是暂时搁置,八爷到现在都没有理清楚。
九阿哥就忙问汗阿玛跟他说了什么?
八爷将皇帝跟他说的那番话说了,九阿哥听了也挠头,“汗阿玛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听这意思好像支持八哥你去追查,但是听着又好像觉得这事得给一些老臣面子。”
八爷也为难着,“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目前我只在清查往年欠银名单,目前还没有派人去催收银子。”
九阿哥一听就给他出了个主意,“咱们先从别人手下着手,我记得好像太子那方的人欠银最多,要不先从太子那边着手?”
八爷摇了摇头,“太子是一国储君,不能够从他那边开始。”要是追银子追到太子那里,被传出来那简直是打太子的脸。
给八爷再多的胆,他也不敢。
“那要不从大哥那里开始,你改日去跟大哥说一说,也不找那些在朝中的大臣,只找一些外围的小官先试探一下。”
八爷听了之后有些为难,“可是惠额娘那里……”
这事情要是传到惠妃那里,他可不好说,毕竟他也算是惠妃养大的,打了把大哥的脸,在惠妃那里说不过去。
更何况额娘还在延禧宫,回头还不得看惠妃的脸色。
“哎哟,我的八哥,你就不要瞻前顾后了,要是真担心良嫔娘娘,回头我就让我额娘多照应着。”
八爷下了决定,“那就先从大哥手下开始,然后再看一看汗阿玛的反应。要是汗阿玛默许,就继续追查下去,要是他觉得火候过了,我立马停下。”
九阿哥附和道:“查大哥时,别忘了太子还有三哥,都将他们拉下水,想必也没话说。”
八爷笑盈盈的看向他,“怎么不说四哥跟你亲哥?”
九阿哥翻了白眼,端着茶杯冲向八爷,“赶快倒上。”等八爷给他满了之后,他才开口,“我又不是傻子,老四那人精明的就跟猴一样,他先前就在户部混的,怎么可能欠户部的银子。”更何况老四家里还有一个女财神,抱着这个女财神,老四再修几个园子那银子都够了。
至于五哥,就不用提了,这事根本没他什么事。
“何况,我还真没有看出朝堂上哪一个是站在老四那一边的。”
不论是谁都知道老四的目标是贤王,那人铁面无私,不怕得罪人,时间一长,大家都习惯了,毕竟无所求嘛,自然就不需要给别人好脸色。
汗阿玛吃这一套就行。
但是他们不行,一来他们学不来,二来就算学了,也只是拾人牙慧,传出去还不够丢人的!
八爷这么积极的想要挤进朝廷中,一来也是不甘心自己这一辈子就做个皇子,他额娘身份低,小时候让他吃够了苦头,和别的皇子相比他早熟的多,从小他就发誓做人上人,娶福晋只是第一步,弥补先天身份的缺失。
这些年一步一步朝着那个位置靠近,如今他终于在朝堂上崭露头角,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赏,这让八爷相信那个位置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
至于老四,八爷皱了皱眉,他总觉得老四不像他表面表现的那样淡泊名利。
九阿哥喝了这杯茶,就被八爷催促着赶紧去还银子,等出了府门后,他才算是咂摸出味来,总感觉刚才有些不对劲,按说八哥不可能不知道该先查哪些人,怎么非得借着他的口说出来?
九阿哥摇了摇头不再想,也不敢深想,转身坐上马车离开。
第106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06)
春日难得来的暖阳; 几个小家伙就被拘着起床吃早饭,皇家子弟的规矩一向被教的很好; 比如元宝才六岁就跟个小大人一样,端端正正的跟着敏宁和四爷坐在桌子旁用餐。
原本三个小的也快满两周岁了; 不像其他府上的孩子还需要喂; 就一人一套小桌子小椅子,每到吃饭时就任他们自己吃,不允许身边的人喂。
“今年该送弘暻去读书了。”看着已经快到腰高的儿子; 四爷更是多吃了一碗粥; 放下了筷子后; 接过身旁下人送来的帕子擦了擦嘴说。
一听到读书; 弘暻就竖起了耳朵。
关于读书; 他阿玛从来没有对他放松过; 更是在前书院空出了一座小书房; 专门请了外面的夫子叫他和二哥一块读书。
如今两人还在启蒙中,上完外书房的课后; 不像二哥可以自由玩耍,他还有额娘给他布置的课业; 多是西洋语,还有数学、天文、地理,好在每一日只学一样; 这些课业都是边玩边学。
弘暻这两年也习惯了与二哥不同; 光从两人所学习的课业就可以看出来。
一听到阿玛的话; 他第一个反应就是会不会认识更多的人。
毕竟府里只有他跟二哥两大点的孩子; 弘时和弘暄还有弘晧年纪都还小,玩不到一块。
弘暻也渴望与外人接触,只是听到阿玛提起,他不由看向了额娘。
敏宁见四爷放下筷子,她也跟着放下筷子。
作为皇孙,每家都得送一个送进宫中读书,有嫡子的送嫡子,没嫡子的送庶长子。
可自从弘晖那件事发生以后,宫里的上书房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成为了小皇子的读书场所。
各家的皇孙,都叫了回去,毕竟发生了这么严重的是,谁家的孩子不是宝贝蛋金疙瘩,就没几个人敢往里填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孩子多的捡一个意思意思送进宫去。
敏宁剥了一个鸡蛋塞给弘暻让他继续吃,然后问向四爷,“要是送进宫里的话还是算了,咱们又不是请不到名师,大不了请几位已经致仕的老大人,再说按照年纪来,这事也轮不到元宝。”上面还有一个弘昀呢,弘昀才是四爷名副其实的长子。
四爷还能不知道她这点小心思,就弘昀那瘦弱的小身板,四爷也不敢往宫里面送,他的长子已经填进去了,剩下的几个孩子还不知道能成活几个,他自然也不愿意送进宫中。
可是不把孩子送进宫,那岂不是表示记恨着弘晖那件事对汗阿玛有怨言?
敏宁想了想,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咱们自己办一座学院,专门招收六岁以上十岁以下的皇孙以及宗室孩子,除了教四书五经、琴棋书画以外,再添加一些西洋的文学,不过这一部分改成选修,每个孩子必须选一样或多样。”
四爷来了兴趣,坐正了看着他,“你给我说说。”
敏宁将想到的都说了出来,总的来说就是办一家贵族小学,只招跟皇室有关系的孩子,暂时不招收平民子弟。
除了皇室子弟该学的课程以外,敏宁最主要的是想将一些数学、天文学地理学以及简单的医疗知识都教给这些孩子。
这些皇室中的下一代,才是整个?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