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炮灰奋斗史[清]》 第190章

过来教学。我看敏仪一个人在家苦读也读不出来什么,不如过来做个助教,离太学近一点,可以感受一下太学的气氛。而且我打算将元宝也送进去,敏仪要是去了,正好可以帮我照顾一下元宝。”

敏行明白过来,这是变着法子要弘暻阿哥亲近安家,有敏仪这个小舅舅在,小阿哥对安家也能亲近几分。毕竟弘暻阿哥正经的外家是乌拉那拉氏,除非乌拉那拉氏不在了,否则安家就得靠后。

敏行当即答应了下来,还直接替敏仪做主说,“妹妹,等你那个童子学办好之后,给家里来信我肯定将敏仪送过来。”

敏宁笑着点头应下。

元宝在读书,也就没有去叫他,敏宁只让人将三个小的抱了过来,跟敏行家的孩子玩了一会儿,又留下吃了一顿午饭。

吃完饭后,敏行就带着孩子告辞了。

“额娘,听说大舅舅今天过来了。”下午课上完了,元宝回来时,放下了书包,就跑去了书房里问敏宁。

敏宁点头,“是啊,你大舅舅还给你带了礼物就放在你房间里了,你自己去看去。”

她刚将太学隔壁那几个院子的图纸拿到手里,因为这些院子比较小,要是开蒙子学的话,孩子们活动空间不够,敏宁便将图纸拿过来研究一下,看该怎么改。

元宝听了之后,转头就往外跑。

敏宁很快将这件事忘记,心思沉浸在图纸当中。

最后将几个图纸连在一起,将最靠近北面的一个院子画了个圈,然后在圈中写了个拆字。

其他院子封闭的墙全都拆掉,形成一个大的整合的四合院。

那拆掉的院子,敏宁打算打造一个小型的游乐园。

都是孩子,童子学中怎么能够没有玩耍的地方?

还有那些深水池,让人都给填了,改造浅水池,放些鹅卵石里面养一些小金鱼,池子边种上竹子,就显得典雅而精致。也不用担心,孩子们调皮掉入水里。

写写画画之后,整个院子算是有了大改造,可以说是这一家童子院,完全是现代的小学和幼儿园的集合体。

原本敏宁想招收三岁孩子,可惜这个时代谁敢将三岁的孩子送去读书?

所以只能慢慢来,先招收六岁孩子,等以后时机成熟,年龄限制再往下调。

随后敏宁又叫来了贾进禄,贾进禄抱着一怀抱的帖子走了进来。

“安主子,这些都是府里往年跟宗亲走动的帖子,张总管说,还有一些老亲有些已经回到了盛京,有些低调已经不在冒头,所以一部分明天还得慢慢找。张总管说您要是急的话,他现在就带人去翻能翻库房。”

敏宁挥了挥手,“告诉张起麟,就说我不急,这些我还都没看完呢,还有让他先把宗亲的关系谱拿过来,哪些家里有适龄的子孙得挑出来,回头给我一份名单。”

贾进禄“哎”了一声,便出去办了。

敏宁继续画校园的设计图,这一部分是食堂,她打算放在靠近太学的这一部分。

到时候开一道小门,可以直接卖饭给太学中的学子。

碧影帮忙将贾进禄刚刚拿进来的帖子翻开后记录下来,首先得记录下有哪些老亲跟府上有联系,然后再找出关系谱找出这些老亲中谁家有适龄的孩子?

这项工作比较繁杂,敏宁打算慢慢来,毕竟院子才刚买到手,还没有开始改造。

“额娘,大舅舅给我送了一只狗。”元宝又跑了进来,他抱着小狗向敏宁显摆。

敏宁听到他的声音,抬起头来瞄了一眼,看着他怀里的那只狗,顿时乐了。

竟然是一只哈士奇,这行走的表情包也能被她哥给寻摸到,也真是奇了怪了。

这只哈士奇被元宝抱在怀里,舌头耷拉着,就跟吊死鬼一样。

随后她又想到也不是没有可能,外蒙一带的牧羊人可是能够远达西伯利亚。

哈士奇产地就在西伯利亚,或许就是经由互市被商人带到京师来,可以想见大哥见到这种跟狼长得非常像的狗肯定非常觉得新鲜,又想到她喜欢一些新奇之物,便将小狗送过来作为外甥的礼物。

只是送什么不好,非得送雪橇三傻,这可是被后世称为拆迁办主任,撒手没的哈士奇!

敏宁可以预见,以后家里肯定热闹了。

她嘱咐元宝,“既然是大舅舅送给你的,那你可要好好照顾它,教育它,以后它做错了,额娘可是不会找它,只会找你。”敏宁先给自己儿子挖了个坑。

元宝此时还不知道哈士奇的威力,很有信心的点头,“放心吧,额娘,我肯定会教好它,让它知道吃喝拉撒在什么地方。”

敏宁看着儿子信心的样子,不怀好意的笑了。

元宝抱着小狗过来,也只是显摆一下,给额娘看过了,自然也不能忘了弟弟妹妹,然后抱着小狗转身就走了。

那只哈士奇躺在他怀里仍然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

等人走远,敏宁收了笑,又有些不满,她哥也太可恶了,当年送她一只假狗,怎么轮到她儿子,就变成了真的小狗呢?

图纸只是大致修改,之后具体的设计就由名下那些工匠来处理,只过了三天新的图纸就到了敏宁手中。

她看了看问题不大,只是思维还是局限在这个时代,一些场所都被隔开划分了男女。

敏宁便将这些墙改造成铁栏杆,暂时可能大家不会接受男女同席,不过等时日一久,风气有了变化,这些栏杆就可以拆除了。

这样一份完整的图纸交过去之后,施工队就带着人马进驻到那几个院子中,该拆的拆,该改建的改建。

不过有一部分因涉及连接着孔庙,就得需要小心了,要是伤到了孔庙,到时受到那些文人的咆哮又不是一件好事。

大概是知道孔庙跟太学这边被人买下来改造,不少文人都关注起来,甚至报纸上都有了提及。

不少人都想知道这块地方买下来,是打算做什么?

有人猜是开图书馆,有人猜是朝廷想要建一个新衙门。

实际上这块地并不是那么容易拿下来的,孔庙跟太学旁边的这块地已经属于文学圣地,没有一定身份根本拿不下来。

也难怪,有人会猜是朝廷来建衙门用的。

这里面的人全都忽略了与太学只有一路之隔的东边贝勒府。

没有人会想到这块地是贝勒爷出马拿下的。

因为这一块地,四爷因着水泥一事亲自找了皇帝讨奖赏,敏宁又按照市价拿了下来,也没占官府的便宜,因为暂时没有透露出做什么,才惹来旁人的好奇。

太学之中可是有不少学子经常投稿给报馆,这不隔壁一有动静,就投稿到报馆中,这才引来了京中文人的注意。

不过这些都没有打扰到敏宁,学校在建了,各家的名册由碧影带着人在整理。

那么目前只有一件事还没有做,那就是课本。

课本可是关注着孩子们将来要学什么?

光是纯理论的四书五经,敏宁自然抛弃了,毕竟这些孩子未来根本不可能参加科考,也没指望在小时候就将这些全都学会,敏宁便打算挑一部分浅显得有寓意的放入课本之中。

其他的那就向社会招稿。

还是老办法,用报纸来招稿,然后由人来审核。

孩子小时候正是塑造三观的时候,怎样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那么选的书就要慎重起来。

因为孩子小时候除了父母身上学到一些东西以外,大多数知识都是来源于书本上,避免将孩子的三观塑歪了,此时这些课本内容就需要慎重起来。

敏宁没有急着现在就向报纸上发布招稿的广告。

而是托人去拜访她看中的几位老先生。

有些是文学方面的大拿,有些擅长理科,还有一些研究历史,甚至有人文文化和哲学思想、人类的起源。

可以说敏宁是小看了这个时代,三千年前就可以出圣人,没道理三千年后还不如那些古人。

敏宁请了人之后,有些感兴趣同意来教授,有些孤傲的拒绝了。

毕竟是给皇孙和王孙授课,难免会有些受气,总是这些已经致仕的老大人自然不愿意。

敏宁也没有勉强,反正最先一批的学生招的也不多,等时间一久总能够发动这些老大人。

而且敏宁也没有要求这些人站队,只说这些孩子进入学院之后,只是平凡的学子,课程也不用担心,记得按照书上来教就可。

招聘的人中而且有一些老大人,还有一些年轻人,都是敏宁自己私下里办的那几个学院挑出来的孩子,有善于地理的,有善于数学的,还有善于格物,善于西洋话的。

总之,选修的这一部分多数都是年轻人来教。

学院总共分为五个年级。

未来是六岁入学,不过目前嘛,第一批年龄都不一样,那就打到一个年级中,第一学期之后按照学习进度来分。

至于以后,就得按照规矩来了。

一年级二年级只教简单的文字和加减乘除,三年级并开始添加选修课和必修课。

选修课就是格物,西洋话,以及琴棋书画之类。

必修课是数学和地理。

学不会数学,肯定是不行的,而地理,身为皇室子孙,不知道大清的版图有多大?怎么能教会他们懂得什么叫做寸土不能失?

选定好老师之后,那些年老的老师,并不是说一定要让他们上课的,有些简单的内容,或是课外活动呀,或是批阅试卷,完全可以让助教来帮忙。

这一部分就可以从太学里招,敏宁就想着徇私将敏仪给塞进来。

等老师和助教们招收完毕以后,审阅投稿的事给他们。

审稿的标准是教导孩子才学跟人品并重。

就算这些孩子教出来学习不出众,但人品要出众。

就像在学校里学不到什么,但总不能教出个混账来。

德要高于才,这才是她所看重的。

第110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10)

天津的港口这两个月都已经被往来的货船给塞满了; 导致一大部分船再转到其他港口,就是等上几天才能够靠岸。

靠岸之后; 船得立马装上货物之后离去,不然会堵着后面的船只。

需要使用煤炭来行驶的钢铁船; 想要购置煤炭的话; 都不得靠边,只能用小船一船一船的往船上运。

“七星宫”的两艘大船,还没有到天津港口; 就被一些小船给驱赶到一旁排队; 在他们前方还有几艘巨船。

这每一艘船驶到港口; 一下子会涌上来上百人将货物刚船上运。

因为是人力在运; 所以一艘船往往得大半天才能够装满。

这样就耗费时间了; 整整两天的船“七星宫”都没法靠岸; 这导致被困在船上的人都呆急了。

老三攀登上了船顶朝远处嘹望着; 只见港口忙忙碌碌,那些推着货物的人就跟蚂蚁一样; 排在他们前面仍有两艘船。

这样看来今天是轮不到他们了。

“妈的,还得等两天!”老三晦气的一甩帽子骂了一声。

掉下来的帽子正好砸到路过的老二头上; 老二捏着帽子抬起头,朝着上面吼了一嗓子。

“干什么呢?老三?”

“抱歉呀,二哥; 没看到你过来。”老三跟猴子一向顺着绳子滑了下来; 接过老二手中的帽子重新戴到头上; 然后看了一眼船长室才鬼鬼祟祟的凑到老二头边问; “二哥,大哥在干嘛呢?”

老二警惕的看着他,“你想干什么?大哥可是说了不准你们上岸胡闹!”

老三心里暗?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清穿同人)炮灰奋斗史[清] 倒序 正序

《(清穿同人)炮灰奋斗史[清]》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