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电还真能够冒光。
电和灯泡都出来了,电线就容易了改为铜丝,唯一麻烦的是用什么将线给包起来,这要是摸上,那可是会电死人的。
好在,几个月前上面送了一桶橡胶,被裹在铜线外面之后,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回,总算解决了灯泡中抽气的问题,才正式的造出了灯泡。
看着明亮的屋子,大伙儿能不高兴吗?这可是五年时间,就整这几样东西,人生当中有几个五年?
不过想到将这几样东西研究出来之后,就足够他们吃一辈子,真正能够福及下一代,不少人又心甘情愿起来。
“老郑,赶紧通知外面,给京城那边确信,告诉东家我们成了!”要是整个大清能够用上他们使用的灯,虽然只有十年的分红,但十年挣来的财富足够他们享受好几代了。
一想到这一点,不少人心就激动得怦怦跳。
一直过着这样的研究生活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这一刻?
“电线灯泡的问题都解决了?”敏宁收到来信,之前她在庄子里提到过电的话题,但是因为这件事,吩咐下去时间太久,一直没有得到消息,还以为这个科技树是点不亮了。
没想到突然就传来了好消息。
“发电呢?发电的问题解决了吗?”敏宁连忙派人去询问。
很快得知已经解决了,烧煤便可以通电,便乐呵起来,连忙派去建造发电站。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事得解决,那就是电线外皮的问题。
现在雷州那边的橡胶树才刚栽种,根本没到取胶的时候,这样算来,最起码得去美洲那边运过来。
想到这里,敏宁便派人到船工会下的任务,大手笔的收取橡胶。这次给的积分非常的多,这些急缺积分的船队,不介意跑一趟弄些橡胶回来。
这段时间最起码也得大半年,用大半年是时间来建造发电厂,顺便让人赶快研究石油,看能否将塑料给整出来。
用塑料可是比橡胶方便的多,最起码不需要大老远跑到美洲那边去。
事情都安排下去,敏宁才松了一口气,希望过年时宫里能用上电灯。
“山东那边二哥已经处理好了,将整个官场全都扫荡一圈。”四爷一进来就说。
敏宁看他不像是高兴的样子,便问,“那你还有什么可愁的?”
四爷叹了一口气,对她说,“山东虽然解决了,但还有其他省,二哥已经上折子请求回京,不愿意再插手其他省的事情。”
看得出来这一次组建反贪组效果非常好,可是理亲王只愿意处理山东省的事情,其他省份她就不愿意碰了。
敏宁听了之后,跟着沉吟一声,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礼亲王之所以愿意接手山东的事情,还不就是因为山东那边劫了他的银子还让他背黑锅,与其说是反贪,不如说是给他一个公报私仇的机会。
“那咱们再派一些人过去,你能否给理亲王去封信,再查一查山西的官员,顺便帮咱们把这一批人给带起来。”
四爷看着她问,“你觉得该挑哪些人?”身份要是不够,根本压不住官场上的人。
敏宁想了想才开口,“你那么多侄子都等着差事,要不这一次都安排过去,连通那几个一块查账的小子,也一起编进去。”
四爷若有所失,随后说,“你是指宗室?”确实也只有宗室的人可以压住那些官员的身份。
敏宁点头,“尽量找二十五岁以下的,年纪轻有冲劲,反倒是年纪大的顾忌就多了,反贪可不能有顾忌。所以这件事还得由你自己来处理。”最多也只能帮她想个办法,该怎么做还得看他的。
四爷迟疑了,许久才点了点头,“回头我派人寻摸一下。”要说爱新觉罗氏的子孙还真不少,挑挑拣拣,确实能够凑出一个庞大的队伍。
解决了这件事后,四爷又开口说,“最近市面上的纸币越来越多了,朝廷官员已经上折子给朕,为了避免告到汗阿玛那里,我已经写了一封信快马加鞭送到木兰围场去。”
敏宁听了之后问,“那些官员都有何疑问?”
“不过一些危言耸,重复前朝的宝钞危害的言论而已。放心,所有话我都跟汗阿玛说了,大清缺少铜钱也是损失。”
敏宁松了一口气,“现在纸币还不足以使百姓相信,所以银行绝对不能拒绝百姓以纸币来换金银铜钱,否则稍微有点差池,就会引起百姓对纸币的不信任,导致纸币贬值,发生兑换危机。”
银行最起码一半已经被户部的人员渗透进去,全都是户部亲手挑选的年轻人,未来银行肯定要归到户部手中。
四爷点了点头说,“这件事我已经吩咐下去了,顺便发文,朝廷收税也改用纸币,任何商店不准拒绝客人使用纸币,凡是拒绝,客人可告知官府,由官府处警告。”纸币想要推广,便要从朝廷自身开始。
要不是纸币造的还不够,四爷恨不得给官员发俸禄,也改用纸币。
敏宁点头,她怕的就是有些人从中起哄,有的官府协理,确实解决了困难。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打击假币!凡是查出私自造假伪币者,定斩不饶。”
发行纸币最怕的就是假币,虽然说纸币跟真币放在一起很容易看出来,但人总是会有疏漏的地方,就怕发生大规模假币,导致百姓拒收纸币。
想了想,敏宁决定还是尽快将塑料制造出来,回头看能否发行塑料钱币。
只要牢牢的掌握了塑料的制造工艺,就不需要害怕假币。
不过,最起码短时间内不用担心假币,敏宁决定在报纸上普及如何分辨真币和假币的区别。
或许,等有电之后,看能否造出验钞机来!
第148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48)
“天哪; 还有这么多!”十四抓狂的看着堆满了几屋子的账本。
前些日子因为在山东捅了把火,为了避风头; 连忙跑到了江南,然而没想到的是江南几省的账加在一起; 最起码得干上一两年; 这里可不是山东那边好解决。
江南这边的账务一套套这一套,想要理清楚,实在是太麻烦了。
可偏偏弘晟几个小的根本斗不过江南这边的老狐狸; 来到这里都小半年了; 账本碰都没有碰到过; 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没办法只能够将自家十四叔给请了过来。
谁让十四在山东省的事迹传到江南这边; 引得一群小辈崇拜。弘晟等人琢磨了一下; 既然自己玩不转; 那只能祭出十四叔这个大招。
江南的官场对于这些小辈来说可以说是重重屏障,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动手; 但是对于十四来说却不需要那么多顾忌。
他是皇帝同胞的弟弟,可以说来到江南之后; 他最大,想要什么账本,直接派人去搜查; 根本不需要跟人打招呼。
凭借着这蛮横的一招; 倒是使的十四将账本都弄过来了。
然而问题出在账本是弄过来了; 却缺少人手。
江南这边只分到百十个对账的学子; 这堆满了几屋子的账本,不发个一两年,根本清除不掉。
十四可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这里,他急切的希望事情尽快处理到。
这一次就因为现在的江南这边,就连平叛准噶尔都没有摸到边,他想打仗,根本不喜欢困在江南查账。
“赶紧派人,从各家银行抽调一部分人过来!”十四喊道。
身旁的弘晟说了一句,“十四叔,各家银行能调过来的人手都调过来了,要是再调的话就影响银行运转。”首先银行那边肯定不会同意的。
十四拍了一下头,然后问他,“你有什么好主意?给叔叔说说!”
弘晟提出了一个建议,“反正弄不出人来不如咱们自己培养,我在学院里也学过新式记账方法,只要入了行,学起来也很简单。我看不如就从各地挑选一些学子教授记账方法,先解燃眉之急。”
十四拍了一下手掌,大喜道:“好,你这个主意好,我这就派人去办!”
十四急匆匆的带着人出门了。
他比弘晟想得更多,眼看就快要到科举的日子,府城内可是聚集了不少学子,正好可以将这批人给用起来。
康有杰是隶属于金陵城下的一名学子,从去年起便来到府学就读。
来到府城之后,可以说读书的时间少了,反而是跟人相聚的时间多了不少。
在府城讲究更多的是交接朋友,他就认识了一位好友,是金陵当地的富贵人家,跟着这位好友,康有杰更是认识不少其他人。
大家之所以聚在一起那是因为大家志同道合,已经考虑一起办一份属于他们的报纸,传播他们的思想,寻找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这一日,康有杰接到好友的邀请,打算前往城里的福来门茶楼。
福来门茶楼是康有杰等人最常聚会的地方。
近日因为金陵官场上的骚动,连累的许多学子也呆在家里闭门不敢出。
这就使得金陵城内的不少客栈酒馆生意都暗淡了许多。
当然上面的动静肯定传不了康有杰等人耳中,毕竟他们身份还不够。
所以有一段日子大活没有相聚了,这次突然接到邀请,康有杰自然是不容推辞,前来赴约。
福来门就位于金陵城内最繁荣的一条街上,那条街上无一不是百年老店,有些甚至从前场那会儿就传下来的。
毕竟金陵城,在前朝做过一段时间的国都,历史底蕴还是有的。
到了福来门下了马车,康有杰就看到楼上好友正朝着他挥手,他笑着回了手,付了车资才转身进入福来门内。
茶楼的一楼,一位说书先生正说着太上皇微服私访的故事,康有杰停下了脚步,稍微一听就知道里面的故事是胡乱编的。
作为皇帝怎么可能轻易涉险?
康有杰上了楼梯往二楼走去,直接朝着平常经常相聚的包厢走,此时包厢门已经开着了,他走到门口就看到好友连同一群认识的人已经围坐在桌子旁。
“有杰兄就等你了。”康有杰的好友王麟站起来拿着扇子潇洒的展开。
康有杰笑了一下,“抱歉了诸位,来晚了,朱雀大道那边堵住了。”
自从有了固定航线的马车以后,城里的交通变堵了许多,不再像以往一样,马车只有有钱人才能做的起。
王麟招呼他坐下,开口说,“正好说到你呢。”等康有杰坐下之后,王麟才继续开口说,“想必消息灵通的人都已经听说了,朝廷如今正派了人来江南查账。”
有些人等了点头,他们家在江南也算是地头蛇这等消息自然知道。
“那么想必大家也知道过来查账的是十四爷!”王麟说到这里他指了指天。
康有杰眼皮跳了跳,莫非作为十四爷,前面还得带个皇字?
王麟继续说,“尤其是大家伙可能不清楚,那么我就在这里跟大家说了,这位可是当今皇帝的同胞兄弟,在江南可以说是说一不二,手里还掌着兵,那些贪官污吏迟早是摘掉顶戴花翎的,而这就是咱们的机会。”
在做之中,有家世高的也有家境贫寒的,不管是哪一种听到王麟说出这些话,眼睛都一亮。
有人张口问道:“王兄,你的意思是让我们拜到十四爷门下?”
王麟竖起食指摇了摇,“不不不,我的意思是我们去投诚!”
“投诚?”康有杰张口结舌,投诚手中总得有一些紧要的东西,他可不知道他们手中掌握着什么,能让那位十四爷相信他们是投诚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