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炮灰奋斗史[清]》 第354章

这就导致她的手艺越发退化,每年也只有孩子跟四爷生辰的时候煮一碗面。

这碗面还是厨房的人擀好了面条,烧开了水,她只要将面放进去意思意思,自然有人将面捞出来。

回到杏花春馆之后,敏宁换了一身衣服,来到了小厨房里。

小厨房里面已经擀好了,放在一旁发着。

敏宁一进来,厨房里掌厨太监就领着自己的小徒弟向敏宁磕头。

敏宁喊了一声起,随即绕着案板看了一圈,随即对掌厨太监说,“今日做一碗长寿面。”

掌厨太监走到了案板前,抓了一把面粉撒在案板上,好像之前已经和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

敏宁看了一眼,又转身来到厨房外,问跟在她身边的贾进禄说,“去看看万岁爷过来没?”

四爷已经说过了今日一早接待完之后就正式休息了,足足可以休一天半的假。

眼下都已经快晌午了,四爷那边也应该结束了。

贾进禄微微弯了弯腰,“娘娘,今日罗刹使者进京,万岁爷正在召见。”

敏宁听到这番话之后,凝起了眉,现如今的大清可不是后世的大清,顺治年间和康熙年间就跟洋人战过几场。

现如今八旗里还有当年俄罗斯的俘虏。

只是大清嫌弃西伯利亚一带太过苦寒,任由俄罗斯侵占。

当年俄罗斯太过分,趁着中原发生战乱捞过了界,占据了漠北一带,顺治帝跟太上皇都跟洋人打过仗。

后来,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将西伯利亚那一大片土地让给了俄罗斯。

敏宁对于大清失去的每一块土地都斤斤计较,自然不愿意西伯利亚那一块土地白白让给了俄罗斯。

那地方下面可是有大量的石油跟天然气,还有各种矿类,就算眼下不能够开发,等到未来总有能够开发的一日。

可条约签订的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各项已经稳定下来,要是想要再推翻条约的话,势必要掀起一场战争。

敏宁思索起来,她记得尼布楚条约似乎规定了中俄的分界线,但是俄国人却不讲规矩,越过了分界线占据了一部分属于大清的土地。

似乎占便宜已经占习惯了,大概觉得当年占据了西伯利亚,时间一长西伯利亚归它了。如今再占据一部分土地,这些土地时间一久也会归它。

后世的海参崴等地,就因为这样的原因被俄罗斯占据的吗?

敏宁觉得应该跟四爷通通气,从这方面着手,看能否将尼布楚条约作废。

第180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80)

小厨房里的掌厨太监已经拉好了面,近一米长的面条被拉成了一根线。

敏宁还在门外沉思着; 一个宫女脚步匆匆的来到她面前; 福了一个身说; “娘娘,万岁爷过来了。”

敏宁回过神来; 当即开口说,“让万岁爷稍等; 我这就过来。”

小厨房里的小太监; 麻利地添了一根柴进炉灶,很快旺起来的火舔着锅底; 原本就被烧热的水顿时又沸腾起来。

敏宁走了过来洗了一下手; 抓住面往锅里扔。

面在水里起伏了两下; 就被掌厨房太监迅速的给捞了起来。

面盘在碗里,两颗烫好的青菜摆放在面上,掌厨太监迅速的从一旁有了淡如清水的鸡汤放入碗里。

很快,这碗面又放入了食盒里。

敏宁就提着食盒去见四爷。

杏花春馆里,四爷正被太监伺候着换衣服; 敏宁走进了门,将食盒放在了桌上。

“问出什么结果了?”四爷拿眼神瞅她。

太监扣上了最后一个扣子,四爷挥退了人,在桌边坐下。

敏宁从食盒里捧出了面,送到了他手边。

等四爷拿着筷子端起了面; 她才坐到他对面; “已经问出来了; 是日本人。”

四爷拿着筷子的手顿住,“倭国?”

敏宁脸上露出了得意笑容,将自己怎么发现那女子的不对劲,怎么诈人,全都说了出来,停了一下她才继续说,“大概是怀疑到我身上,觉得正是因为我才导致日本战乱不断,宁愿暴露好不容易埋进来的暗线。”

四爷脸色凝重了下来,若是洋人派遣间谍他还不放在心上,毕竟洋人的容貌跟大清之人相差太大,怕就怕这些周边的国家,因为容貌相近,潜伏进来很难分辨清楚。

敏宁一看他这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便直接说,“交给我来查,我会将这些隐藏起来的间谍全都拔除干净。”若是四爷出手那只能走官方,不如敏宁方便,毕竟她在东海那边可是盘踞着一大股地下势力,把持着各地黑市。

日本人的动作很难瞒过东海那边的人。

四爷点了点头,随即动筷子吃下了面,面虽然长达一米,可却拉得非常细,几口就吃完了。

接过敏宁递过来的纸巾,四爷擦了擦嘴,说,“既然倭国那边朝你动手,那就再添一把火。”

敏宁询问道,“给德川家族施压?”

“没错,总不能放着德川家族跟那些反叛之人眉来眼去,还有再扩大学院规模,凡是满六岁的孩童,全都要进入学院读之鱼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再过二十年,等这一批孩子长大,倭国就真的脱离不了大清了。

因为这一代孩子长大之后,全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再加上儒学教育,全部都亲近中原。

现如今的壮年已经被商人拉到工厂当廉价的劳动力,等二十年后,想必已经融入到中原,两代之后倭国就能够废国立省了。

敏宁适时在旁边提了一个建议,“可以适当的在日本那边开放一部分科举名额,来大清参加科举,到时候凡是日本的官员,都必须经过科举选拔。”若是连日本的官员都由大清来决定,就不怕日本脱离大清之手。

四爷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行,等一批上完大学的学子毕业,又给日本那边开放一部分科举名额。”

两人三言两语定下了日本的未来,眼下大清比日本强,日本就没有自主权,大清可以越过日本官方强硬的为对方下决定。

怪只能怪在这个世界,国与国之间讲究的是弱肉强食法则,大概等到相互吞并的差不多了,才会扯上一层皮,选择一种更优雅的姿态来进攻。

而在这个时代,侵略打仗已经是家常便饭,既然日本那边心心念念的想要中原的土地,那就不如自发的融入进来,也免得天天在那个灾难频发的地带担惊受怕。

敏宁想到了俄罗斯的事情就问四爷,“我听说罗刹的使者来了京?”

大清对于俄罗斯私下的称呼就是罗刹国,最开始的时候中原与俄罗斯接触时发现对方是金发蓝眼,以为是妖怪,就将对方称为罗刹鬼。

等时间一长,这称呼便传开了,也不叫对方的本名,直接以罗刹国相称。

大清是延续前人的称呼。

不等四爷开口,她又继续问,“罗刹人进京是有何事?”

桌上的碗和食盒都被宫女给拿了下去,宫女又送了一碗茶,给四爷漱口。

四爷漱了口,将茶水又吐回碗里,开口说,“罗刹国那边想要开放两国贸易,让大清不限定罗刹人数量进入沿海港口,允许免税购置货物。”

说到这里将漱口的茶碗,放在了宫女手中,他又继续道:“罗刹人还想在京城设立大使馆,设立教堂和商业法院,法院专门处理大清商人跟罗刹人之间的商业纠纷。”

敏宁听了,只觉得设立大使馆这一条可以允许,俄罗斯在大清设立大使馆,大清也可以在俄罗斯设立大使馆。

至于设立教堂,敏宁觉得四爷不可能容易松口,当年洋人在京城干涉信众祭祖,导致朝廷已经控制外来宗教。

再加上现如今洋人的教堂多是天主教跟新教,而俄罗斯信奉的是东正教。

原本各教就因为争夺信众打的难舍难分,东正教再插一脚,还不得打出狗脑子!

或许洋人那边会安分守己,但俄罗斯就不一定了,俄罗斯可是被称为战斗民族。

在京城那群俄罗斯人就因为喝酒打架死了不少,朝廷为了安置这群人更是伤透了脑筋,后来还是释放了一群女犯人嫁给这些俄罗斯人,才令对方安分下来。

如今若是又刚进来一批,可以想见顺天府又得忙碌起来。

至于商业法院,肯定是不会允许开的,在大清设立商业法院,用脚趾头猜也知道采用的必定是俄罗斯的法律。在大清的土地上,用俄罗斯的法律来制裁大清之人,朝廷上下就算脑壳子进的水也不会同意这种事情。

四爷完全没有将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刚开始提条件自然是狮子大开口,就等着对方还价。

可惜眼下四爷连还口的意思都没有,意思意思的接见了使者之后,就将人丢给了理藩院。

至于罗刹人所提的那几项要求,四爷就当做自己没听过。

理藩院原本并不是什么重要的衙门,这些年随着大清的洋人增加,以及对日本采用的政策,理藩院的重要性也逐日增加。就像日本那边,设立学院印刷书籍这一部分就由理藩院接手。

敏宁听到四爷将罗刹人丢给了理藩院,不由有些同情对方。罗刹人打起架来可是要命的。

敏宁问四爷的意思。

“罗刹人一日不归还偷占大清的土地,这些事情就免谈。”四爷见她想知道,便说出了自己的底线。

敏宁沉吟了片刻开口,“爷,西伯利亚那块土地可以收回来吗?”

四爷问她,“怎么又提起这茬?那是一块不毛之地,千里无人,当年汗阿玛觉得那块地食之如鸡肋,就让给了罗刹人。”

敏宁心一疼,谁说西伯利亚是一块不毛之地?那里分明是一块富庶的土地。只是所有财富都沉睡在地下。

敏宁的脸上露出了肉疼之色,“爷,西伯利亚虽然表面上是不毛之地,可地下却埋藏着亿万年的财富,那里是无人地带,里面埋藏着数不尽的矿类和火油。爷,时代总是进步的,现如今咱们虽然不能开采,可祖孙后代总有一日能够用上,将这块地送给罗刹人,爷,我觉得后世子孙,要是知道这件事,非得骂咱们眼光短浅不可!”

四爷听她这么一说,顿时也觉得心疼。

“西伯利亚真的有那么多矿?”

敏宁搬着手指头数给他听,“铜矿、铁矿、煤矿、金矿、银矿、钻石矿、玉矿等等,应有尽有!”最后她有气无力的说,“您想一想,连贫瘠的外蒙都有那么多矿,更不要说从未被人挖过的西伯利亚。”

四爷沉默了许久不开口,毕竟那一块土地是太上皇让出去的。

尼布楚条约不用说对于大清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让出一块没用的土地就能换来边疆安宁,当年朝廷上下都赞同。

可如今再回头看,当年签订的条约愚蠢的要命,换取一时的安定,并没有安抚罗刹人的野心,再加上那么一大块宝贝的土地无条件割让,四爷恨不得回到那个时代,阻止那件事发生。

可惜就算他回到那个时代也没用,因为当年他才十一岁,根本无法左右朝廷的政策。

而且当时朝廷正跟罗刹人和准噶尔两面作战,为了东北边缘地带的安宁,才同意签订尼布楚条约。

敏宁则试探性的问,“爷,我看罗刹人现如今并未停止窥视黑龙江地区,甚至还无视条约越过了分界线,想要夺回雅克萨城。不管当年什么原因导致我大清打了胜仗还要割让土地,至少在咱?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清穿同人)炮灰奋斗史[清] 倒序 正序

《(清穿同人)炮灰奋斗史[清]》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