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旧事》 第20章

藏。

下载

当然,芙蓉板凳龙并非与生俱来就是有名气的,它今天所以独步于乐清乃至温州的龙灯之林,主要靠的 是自身的特色与不断创新。

芙蓉板凳龙的滥觞无法稽考。

有人说,芙蓉民间盛行舞板凳龙,这种习俗始于明代,它已有500多年历史,但这是臆断,缺乏根据, 而且,今天也没有任何史料证明,芙蓉就是乐清市板凳龙诞生的故乡。

其实,作为龙灯的一种,板凳龙并非稀罕之物,也绝非芙蓉一地所有。浙江浦江板凳龙,江西上饶板凳 龙,湖南大庸板凳龙,等等,都蜚声中外。在我省沿海地区的玉环、温岭、洞头等地,板凳龙也屡见不鲜, 而在乐清本市的大荆、白溪等地方,正月里滚板凳龙还很流行呢。只是在外地,人们更多的是称板凳龙为长 灯、桥灯、灯板龙的。

芙蓉板凳龙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土生土长的。芙蓉南边的白龙山,它万木葱茏,乃芙 蓉先民的居住地,而白龙呼风唤雨,历来被视为神灵的象征,故当地人制作并舞动板凳龙,并尊其名曰“白 龙”,以示纪念、崇拜和敬畏。第二种认为是舶来品,其根据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沿 海某地发生了一场空前的旱灾,万物枯萎,生灵干死,百姓备受煎熬。这事被一条海龙知晓,它不顾禁忌, 跃出海面,降了一场大雨,于是大地万物复苏,百姓得到了解救。可海龙因此受到天庭惩罚,身体被剁成一 段段,撒向人间。百姓忍着悲痛,把龙体放在一条条板凳上,并把它们连接起来,日夜奔走相告,希望它永 远存活下来。后来人们称这条特殊的“龙”为“板凳龙”,而舞“板凳龙”这一习俗便在沿海地区流传开来 。芙蓉依山襟海,潮涨潮落,百姓生活与大海息息相关,自然便学习并沿袭了这种习俗。

我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即芙蓉板凳龙是一种舶来品。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远离大海的地区,如浙江省的龙泉、金华等地,其民间也盛行舞板凳龙,且比较 有名,关于这些地方的板凳龙,是土生土长的,还是舶来品,我没作探究,这里就不敢乱说了。

龙灯的种类繁多,有布龙、纸龙、草龙、竹龙、扁担龙、稻草龙、草把龙、板凳龙、火把龙、草蝇龙, 等等,但芙蓉为何只是推崇板凳龙呢?我想,这恐怕是因为芙蓉乃半山区,树木多,加上境南边有白龙山, 大家便因地制宜所致吧。当然,这也不排除地方文化对它的影响,芙蓉当地的男子汉,爱讲面子,崇尚力量 ,而他们性格豪爽、作风粗犷,大家或许觉得滚板凳龙这种纯男子参加的活动,最能展示男子汉的威风和神 采,最能赢得体面和尊严。

芙蓉板凳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巴三个部分组成。

龙头和龙尾巴,它们的外壳均以竹篾编成,然后糊以透光白纸,绘上鳞甲和各种彩色花纹。龙头下颔垂 有长须,还挂有一颗殷红色龙珠,而龙尾巴背上有鬃,高低起伏,状如九座山峰。不管是龙头还是龙尾巴, 体内都装有灯座,夜里点上蜡烛,它们会通体透明,显得十分漂亮。

制作龙身要简单得多。

龙身就是一条由许多只“短板凳”组接而成的“长板凳”。这些“短板凳”,外地人称之为灯板,每块 约长1。5米,宽0。12米,厚0。02米,上面装有彩色花灯,两端凿有榫孔。在当地,一条“短板凳”叫一档, 档与档相连时,就用活梢穿入那些榫孔。值得强调的是,龙身确实像一条“长板凳”,它长有许多“脚”, 而这些“脚”其实就是滚龙的人要抓的手柄——滚龙的人各就各位时,均将各自的“短板凳”扛在肩上,一 边抓住手柄,这样就可以按照规定的动作表演了。

板凳龙除了龙头、龙尾巴之外,龙身无法翩翩起舞,也无法上下左右自由翻滚,它只能在“拉”、“盘 ”、“穿”、“撞”等基本动作上变出花招,从而使队形变出诸如“剪刀阵”、“梅花阵”、“荷花阵”等 阵势。因此,外地有些乡村搞板凳龙活动,从来不叫“滚板凳龙”、“舞板凳龙”的,而各有特殊叫法。乐 清市也不例外,比如大荆、白溪等地叫“荷板凳龙”,简称为“荷龙”,芙蓉人则习惯上叫“划板凳龙”, 简称为“划龙”。

芙蓉划板凳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跟大荆、白溪等地的做法一样,主要扮演神灵崇拜的角色。 因为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是农耕民族所崇拜的神灵,历史上各地都建有不少龙亭、龙王庙,在敬神、请神 活动中,以滚龙灯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相当普遍,所以芙蓉也一样,当地 的老百姓想法很朴素:划板凳龙时,大家只要看看龙,摸摸龙,拜拜龙,或听听龙词,给龙烧上几炷香,放 上几串鞭炮,特别是能扯到几根龙须,那就能讨到吉利。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大荆杨舞西先生在《白溪大荆 灯板龙》(见乐清人文集羽《箫台清音》)一文中曾作过相关记述,现摘要如下:

芙蓉板凳龙(2)

凡闹滚龙的村,一般都在年三十夜或正月初一夜去竹山砍竹,称为斫龙竹。去时敲锣打鼓,竹山主人闻 声也不喊不追,竹砍后付以红包代金,用石块压在竹根让主人取去。第二天,村民们自告奋勇动手劈竹扎龙 。约经三四天,龙头龙尾扎绘完成,龙灯板亦拼凑加工完成。初五或初六夜天气晴好,便可出灯游春。第一 夜入神庙参香后照例先游本村,以后各夜先近村后远村,雨天休息,兴尽而止……接受滚龙的场地一般以宗 祠为主,亦有荷到(滚龙滚到)庭院宽阔的人家,称为“荷地盘”。龙灯出游之日,先发红帖作通知,以便 接受者准备迎接和观赏。如恕不接待,可将原帖奉退。龙灯到时,一般都摆香案迎接,或备茶酒。龙灯进村 (宅)后,龙头便立于香案前,接受祭礼和赞贺。致贺词者俗称“催龙先生”(音参音相近)。贺词中有“ 花花滚滚出游春,多谢你宅上备办香案接龙灯”等词句。亦有些人家向龙灯求子或求财,待赠送香烛和丈红 (布)。在听取催龙先生的赞词之后还要给催龙先生送红包小费致谢……催龙先生念“花龙滚过千年吉,地 盘发达万年春”及“花龙告别就起身”时,龙头即昂动转向,灯板和龙尾依次跟随龙头出村(宅)而去,跟 着有鞭炮和鼓乐欢送。而主家还要在大门口燃烧稻草火把,以驱邪和迎取兴旺之意。至十七(或十八)夜, 龙灯游竹山娘家,再入庙堂行交香之礼后,拉至海滨焚毁。留下龙头的木杆和灯板的木档,在黑暗中扛回存 放在宗祠内以备下度使用。残破的灯笼壳亦必须同时焚毁。

芙蓉旧时划板凳龙,“出龙”和“安龙”,均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而且,许多人坚信不疑,认为板 凳龙在锣鼓鞭炮声中,绕村转一圈,在操场上盘一盘,然后在祠堂里舞一舞,就是“金龙绕村、百事亨通” ,“龙头抬抬、大家发财”,“龙尾摆摆、熟熟增产”,而这一年保证村里邪驱瘟除、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正因如此,板凳龙所经之地,村民们点香烛、放鞭炮,礼拜不已,划龙的人即使踩坏了庄稼,也无人责怪 。也正因如此,板凳龙要是划到新屋落成的人家,该户人家的妇女往往会“摸龙须”和“龙角”(象征性地 与龙交会),并让其小孩“钻龙门”(和“登龙门”意同);而板凳龙要是划过某大姓人家宅院的门口而没 有停下来,那座宅院里的人就觉得晦气。

板凳龙既是龙,也是灯,“灯”与“丁”谐音,而“龙灯”就是“龙丁”,“龙丁”就是“龙子”,所 以,企求“龙子”、兴旺人丁是划板凳龙的深层寓意。在外地,元宵节“添灯”(谐“添丁”)、“送灯” (谐“送丁”)、做“桔灯”(谐“吉丁”)、偷“莲灯”(谐“连丁”)、“迎花灯”(谐“迎花丁”) 、制“十二生肖灯”(生肖和生育关系密切)以及挂“子孙灯”、燃“照岁灯”等等,比较普遍。这些灯俗 ,芙蓉也深受影响。凡是划板凳龙,所经之地,一路两旁的人家往往争放“百子炮”或连响炮,而放炮者无 不将炮提在手中放,寓意“龙子”一步登天。当然,划板凳龙灯不完全是无偿的,钱呀物呀,总是需要的, 而且多多益善,而在这种时候,那些平时生活很节俭的人家,出手也往往是慷慨大方的。

芙蓉旧时划板凳龙,规矩、禁忌更多。用来扎制龙头、龙尾巴的毛竹,用来制作龙身“板凳”的树木, 必须“偷”,被偷者领取红包,不管补偿多少,均引为吉利,从不责怪。龙头扎糊并彩绘完毕,要先用两方 小红纸障目,待迎灯之日,由道士“请龙神”之后,启去小红纸,才算“开眼”。在“出龙”时,如果你被 拦住了路,那你必须从龙身底下钻进去,这叫“钻龙门”,而绝不允许从龙身上跨过去,否则会遭到众人的 臭骂,甚至挨揍的。

划板凳龙,除了求子求财求平安外,芙蓉人还利用它来求雨。但求雨似乎是一种例外。如果我没有记错 的话,近40年来,这种事只发生过一次。

1967年夏,清江地区发生了百年来最为严重的旱灾,旱情持续了5个月,庄稼几乎全部枯死。下蔡周潭 是芙蓉后边溪最深的一个潭,也是芙蓉地区水位最低的一个地方,当时它也干涸见底。芙蓉下街的“水井头 ”,以往天再旱,水井里照样有水,但那次也断了水,露出了沙石旮旯。为了抗灾自救,当地人在下蔡周潭 潭底,拼命往下挖,一边架起抽水机,不断地从地底抽水。这次旱灾,受苦最烈的是清江、南塘等地的百姓 ,他们在当地根本找不到水,只能坐船或步行到芙蓉买水吃,每担花两毛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清江地区 许多地方发生了“求雨”现象。

所谓求雨,就是向龙祈求降雨。

按照民间的传说,龙一般居住在两种地方,一是龙王庙,二是龙潭、龙洞。芙蓉没有正式的龙王庙,而 龙潭、龙洞又都在偏僻山区,所以,当时人们求雨,就搬用“潭深就有龙”这句老话,把离芙蓉街不远的一 个深潭——师姑潭看作龙潭,随即将香案郑重地摆在了它的岸边。求雨要举行隆重的祈祷仪式,而举行这种 仪式有一套复杂的规矩。我已不记得祈祷仪式是如何进行的,只依稀记得当时在求雨现场,人山人海,十分 热闹,而祈祷仪式举行之后的接连几个晚上,在芙蓉街、海口、后垟、前垟、山外等地方,大家风风火火地 划起了板凳龙。其时,板凳龙所到之处,皆为一片锣鼓声、鞭炮声及大家无法听清楚的祈祷声。按照规矩, 板凳龙应该是在正月出游的,否则为大不敬,但这回大家之所以打破常规,这显然是出于不得已。不过,我 揣摸,当时大家恐怕是这么想的:只要为老百姓谋求福祉,即便得罪了神龙,神龙也会理解并原谅的,而反 过来说,如果神龙真的可怜并保佑苍生,那它也会乐意随时给百姓赐福的,是绝对不会计较那些繁文缛节的 。

芙蓉板凳龙(3)

只是很遗憾,那次求雨没有获得成功,在后来相当长的一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芙蓉旧事 倒序 正序

《芙蓉旧事》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