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多娇》 第79章

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秦伟东道。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刘欣田缓缓说道。

看来,刘副书记的文学与历史知识很好。身处官场,还是没落下。

堂堂的省委副书记,不久的江南省长,与秦伟东大谈特谈苏东坡,出于何种考量?

刘省长选秘的试题也太奇怪了!

他是在考察未来的省府一秘哪种品质与能力?

第173章:你就调任省委办公厅吧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写道:皋陶为土,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秦伟东不徐不疾,缓缓说道。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刘欣田笑道。看来,刘欣田的文史知识很是丰富。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秦伟东道。

刘欣田越发高兴了。一个出色的领导秘书,综合能力全面是基础,文笔好也只是基本条件之一。

而领导秘书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就是忠诚。

忠诚是指对一个人、一种理想、一种习俗、一个事业、国家、政府等的忠实状态或程度,因此忠诚有三层涵义,即对个人的忠诚、对信念或信仰的忠诚和对组织的忠诚。

刘欣田出苏东坡考题,实际上就是考量秦伟东对事业、对习俗的忠诚程度。

一个人如果对事业、对习俗都不忠诚,那这个人的品质绝不会好到哪里去。事业上的成就也会极其有限。

并且刘欣田与秦伟东谈的是苏东坡的一生主要经历,而不是苏东坡的文章。在交谈中还具体到年份,这可比谈论苏东坡的文章远为困难。

从与秦伟东谈苏东坡一生的主要经历,可以看出秦伟东是不是“忠诚”。

而秦伟东之所以说自己喜欢苏东坡的文章,主要是他曾在《江南日报》上看到省委副书记刘欣田发表了两篇关于苏东坡的文章。

两人聊苏东坡的文章,就有共同的语言,可以很快拉近彼此的距离。

如果乱说一个文章大家,两人的谈话可不一定会愉快。

“小秦啊,如果组织上想把你调到省委办公厅工作,你愿不愿意?”刘欣田微笑着说道。

“苦竹的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说句心里话我真的不想走。但我是党员干部。”

“说得好。苦竹的发展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只要选对一个好的接手干部,苦竹的超速发展就是可期的。这件事,我会与浩阳市领导沟通的。相信浩阳市委、吴县县委一定会选个优秀的接班人。”刘欣田肯定地说道。一抹坚毅的神色在脸上闪现。

“我代表苦竹乡位乡政府和人民群众,衷心地感谢书记!”秦伟东真诚地说。

说实在的,调离苦竹前,他最担心的是胡小蝶、张植诚不能顺利接班。

姚倩倩还不是吴县的县委书记,孙立强才是县委书记。并且孙立强在不久将出任浩阳市副市长,很可能还是以常委的身份兼任。

官场中人都是很现实的。如果孙立强极力反对胡小蝶、张植诚接班,县委常委中恐怕就有多人跟着反对。

刘欣田愿意出面给浩阳市委打招呼,此事就没有多少变数了。

现在的党群副书记、不久后的省长,金口一开,浩阳市委是必须认真对待的。

“小秦啊,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就休息几天,下个星期一到省委办公厅报道,与小陆联系。”

现在是星期三,与下个礼拜一还有四天。

四天的时间,也够秦伟东忙乎了。

“哦,小秦,我们去餐厅吧!”

“好的,书记。”

第174章:狂雪的无尽奥秘

三天之后的晚上。苦竹乡明王村村主任陈文海的家。

月色如水。空气中飘漫着花香。

陈文海的家灯火通明,欢声笑语。

陈家今晚像是在办一件大喜事。

一个个佳宾相继光临。原吴县县委常委、苦竹乡党委书记、即将赴任省府一秘秦伟东,新任吴县县委常委、苦竹乡党委书记胡小蝶,新任乡长张植诚,原苦竹乡办公室主任林雪丹,苦竹乡派出所长毛大勇。

浩阳市委已下发了秦伟东不再担任吴县县委常委职务文件,吴县县委也免去了秦伟东的苦竹乡党委书记职务。

青山镇长胡小蝶被升任吴县县委常委、苦竹乡党委书记,算是完整地接了秦伟东的班。

副乡长张植诚升任苦竹乡委副书记,乡长提名人选。

原乡长廖松涛调任县总工会副主席。

原苦竹乡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林雪丹,调任县政府办副主任,扮演着县长姚倩倩的秘书角色。因为根据有关规定,县级干部是不能配秘书的。

秦伟东等,是在明王村主任的一再热情邀请下赴约的。

陈文海说,他是代表全村父老乡亲,请秦书记等领导吃顿饭,以聊表谢意。

苦竹乡把工业园定在明王村,无疑对明王村的发展助力很大。

明王村的老百性受益最多。别的不说,单是明王村的地皮就马上紧俏起来,已经出现了有商家租老百姓田地的事例。也就是说明王村的老百性今后就是不劳作,都有好饭吃,相当于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靠出租田地、房屋就能过上好日子。

不仅如此,明王村的一些地方在明珠王氏集团邱氏集团的宣传下,已经有远方的游人来观赏。特别是明王村盘龙谷、苦竹林、古大湾的奇井和明王茶明王酒等,游人很是感兴趣。

来明王村旅游的客人,都是财大气粗的主,大方的很。在家吃个便饭,炒几个乡里人不吃的土菜,便就有两百元来的收入。

还有,明王村的青壮年,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不再忍受夫妻相思、父子女分离之苦了。

明王村的老百姓是真的高兴!

乡里人是最朴实的,最讲感情的,谁对他好,就牢记在心,就要感谢。

明王村的老百姓有如此美好的今天、更加灿烂的明天,最主要的是因为一个人,那就是秦伟东。

没有秦书记,这一切都不会出现的。起码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出现的。

几十个村民代表便找了村主任陈文海,强烈要求拜谢秦伟东书记。

经反复商量,便有了今晚的宴席。

阳春三月的天气,很是凉爽惬意。

陈歌月一袭紫色长裙,加上雪白的肌肤,很是楚楚动人。

她今晚是来哥嫂家做帮厨的。

餐桌上已摆放了十几个苦竹特色菜。

但大家都没有动筷。

还有贵客没有到?应该是的。

“书记,狂雪被文物部门发掘出来了。”毛大勇说。

“哦,那就好。”秦伟东笑道。狂雪引得多少人拼死争夺,早就应该交给国家保管了。

“狂雪真的是一把剑。黄金煅造的剑。”

“那倒真的很贵重!堪称宝剑!”

“书记,宝剑上还有两个字,就是百姓。落款是明皇。”

“百姓?”

秦伟东沉思不语。

历代开明帝王都是高度重视百姓的。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有“水舟论”,流传千古,被统治者引以为鉴。

中国最早出现“民本”思想是在《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其中写道,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维邦本,本固邦宁。”这是中国史书最早记载民(老百姓)是立国之本的思想。从此,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一直到封建社会末期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几乎都主张和宣传“民本”思想,从而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中影响最广,延续最久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政治信念。

“民本”思想,从萌芽、发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社 会进入文明时代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精神文化水平也得到提高,从而开启了从崇拜自然和神灵向相信依靠人类自身力量的转变,在社会意识上也开始出现与“神本”天命观对立的最初的“民本”观念,到春秋时期“民”在人们思想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此后,随着社会矛盾的展开和激化以及社会历史的变迁,先进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开始意识到,民心向背对封建王朝的兴亡具有决定性作用,这在社会意识方面表现出的一个突出成果,就是把“君”与“民”区分开来,进一步确立了民的地位。这就使“民本”思?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官路多娇 倒序 正序

《官路多娇》本章换源阅读
X